李小娟等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济源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自2016年起,按照“实验先行、以点带面、区域推进、全面铺开”的原则,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融合路径。通过“普惠课+社团”模式开设学段差异课程,即小学低年级侧重感知体验,小学高年级及初中侧重理解应用,高中侧重项目创作与前沿探索。济水一中等五所学校获评“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省级信息素养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科技节等活动,多名学生获奖。
在“双减”背景下,依托义务教育作业评价平台等载体,开展基础性作业评价改革示范区工作,提升作业应用效能。利用数据监测、科学命题,构建“小作业、大数据”远程教育及“三个课堂”平台,开展常态化网络教研与教师精准培训。举办Deepseek教育应用培训及“人工智能+教育”局长、校长培训班,提升教职工数字素养与技能。
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面临师资薄弱、经费有限等困境。结合济源现状,我们将重点从以下方面推进:
一是加强课程建设。以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为抓手,开足开齐科学课,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中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学生跨学科视野及适应未来智能化社会的能力。
二是探索试点推进。遴选具备条件的学校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在课后服务中提供人工智能教育公益服务。
三是做好课后服务。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引导鼓励有资质企业依规进校园,在课后服务中提供人工智能教育公益服务;协同工科委等相关部门,建立科技企业进校园“白名单”,完善准入与动态管理机制。
四是打造研学实践基地。培育科技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指导支持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完善设施、研发课程、培训师资,公益开展涵盖互动体验、动手实践、赛事活动的研学实践活动。
感谢您们对我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2025年7月25日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