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菊超等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河南省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相关文件精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为:高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5、初中为1:13.5、小学为1:19。目前,济源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超过核定标准。根据中央和省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有关机构编制标准,不宜在标准之外另行调整。
由于学龄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班级小规模化、农村中小学校布点分散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学校对师资的需求超出现有核定的编制标准,结构性缺编严重。为缓解农村学校师资压力,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建立农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和轮岗交流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我市农村教师自然减员情况,为保证教育教学需求,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每年及时确定乡村学校教师补充计划,招聘一定数量的新教师。2024年招聘教师101名,其中79名分配到农村中小学校。近两年轮岗交流到农村的教师85名。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教师激励机制。为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山区学校长期从教,稳定农村山区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结合教育实际,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我市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山区和农村学校教师每月分别多补贴153.6元和77.7元;山区镇、村、教学点分别按每月400、500、700元发放生活补助;新招聘人员到农村学校任教的,试用期内直接执行定级工资;在农村学校从教男满30年、女满25年教龄的教师退休后享受100%的退休金待遇;农村教师职评标准在城市标准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在农村教学第一线连续从教30年可直接考核认定中小学一级教师。评先评优向农村学校倾斜,评选表彰优秀教师分配名额山区学校上浮50%、农村学校上浮20%。
三是积极向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汇报目前济源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并与编办、人社等部门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在核定编制标准内,通过充分挖掘现有中小学教师资源、优化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配备工勤人员、公益岗位等方式化解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感谢您们对我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2025年7月25日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