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济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目前情况
济源示范区教育体育局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大力推动同学段教育集团建设,积极探索跨学段教育集团建设,优化教育资源供给结构和方式。截至目前,共组建6个教育集团、3个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2个学区制管理学校。
一是办好紧密型教育集团。目前,济源共成立6个教育集团,其中济水一中教育集团、济源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属紧密型教育集团;五中太行路教育集团是跨学段集团化办学,旨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索构建纵向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轵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轵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实行乡村同学段学校以强带弱、横向抱团的发展模式;玉泉教育集团是镇(街道)中心学校校与市直学校联合开展集团化办学的一种尝试。
二是发展好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由市区学校牵头与乡村学校组建发展共同体,各成员学校保持学校法人、经费运行、隶属关系不变,牵头学校统筹管理成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采用多种形式促进成员校之间教育教学交流,对教育教学工作实行捆绑考核。济源目前共成立济水一中和邵原二中、济源东湖小学与邵原花园小学、五龙口中心校与济水中心校等3个城乡发展共同体。
三是学区制管理。以地理区域为单位,对区域内多所学校进行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和协同管理,坚持管理上互通、研训中联动、文化类共建、捆绑式考核,由学区校长负责学区的整体工作,各校校长除负责落实本校的全面工作外,分别承担学区的教师管理、教育教学,更好的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升区域整体教育质量。目前,济源在大峪中心校、北海中心校尝试推行学区制管理。
二、下一步计划
一是继续扩大城乡发展共同体参与学校。拟于9月初建立4个已有意向的城乡发展共同体:一中附中和承留一中、实验中学和克井一中、沁园中学和下冶一中、北海路小学和承留南姚中心小学,让城镇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融入乡村、山区学校,实现校际之间资源共享、中小学高质量发展共进格局。
二是加强集团化办学管理。定期组织总结交流,加强教育教学的交流、展示和帮扶;开展学生教育项目交流,组织集团化、城乡发展共同体、学区制学校之间的教育项目师生共参与,让学校文化在共同参与、交流中提升。
三是持续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举措。每年协调城镇优质学校带动乡村薄弱学校若干所,逐渐实现每个乡村学校都有城镇优质学校结对帮扶、结对共建,实现济源教育高质量同步、科学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2025年7月25日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