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队伍  »  师资●培训
济源市教育局关于全市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2018-2021)
发布时间: 2018-11-20 | 来源: | 作者:

济教〔2018131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要素,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助力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力量。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素养,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和《济源市十三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市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济源教育实际,对标国内先进地区经验,以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为目标,通过系统科学的培养,构建一支师德优良、理念先进、工作扎实、育人成绩显著的教师队伍,为济源教育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二、总体目标

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教师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以加强教师发展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本着整体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协同推进的原则,通过三年的建设,力争到2021年,市、镇、校三级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相对完善,各类教师发展平台互为补充,区域教师发展形式多样有效,教师发展成效显著,为我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三、主要任务

实施师德筑基”“书房计划”“课程实施能力提升”“科研助力”“平台建设五大工程,构建课堂教学明显提质、教育科研蓬勃兴起、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区域名师不断涌现、团队建设充满活力、课程建设多彩纷呈、信息平台安全便捷、服务管理专业周到的教育发展良性生态系统。

四、主要措施

(一)师德筑基工程

1.弘扬高尚师德。持续开展寻找最美教师系列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广泛开展以学校为单位的校园最美教师评选活动,扎实做好全市愚公家乡好园丁”“最美教师”“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适度扩大表彰比例,让身边的榜样教育人,让高尚的师德激励人,让伟大的人格感召人。强化师德典型宣传报道,引导全社会真正了解教师工作,充分认识广大教师努力工作、潜心育人、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优秀品质,形成对教师和教育工作的认同,进而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

2.不断完善制度。根据新时期教师发展特点,深入探索师德教育新规律,推动师德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师德主题,开展师德演讲、师德征文等主题教育活动,严格落实教师入职或重大节日宣誓、师德自查报告、师德年度考核等制度,继续发挥师德档案及考核的前置审核、一票否决等作用,不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书房计划工程

3.全面开展读书活动。学校是师生精神成长的家园,教师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要在全体师生中大力实施以读书为抓手的书房计划工程。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开展读书沙龙”“读书人物”“好书分享”“成长论坛等活动,在全体师生中大力弘扬自觉读书、热爱读书的新风尚。

4.营造阅读环境。学校要充分给予师生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从精神内涵上发展教师,成就教师,让学校成为读书人的精神家园。要逐步完善系列配套措施,充分给予场地、资金等硬件支持力度,真正形成教师安静读书、学生喜欢读书、家长参与读书的良好阅读氛围。要通过建立机制,鼓励教师自主购书、自觉读书。对于读书硬件建设到位、读书活动丰富多彩、师生阅读成效显著的单位,要通过适当形式予以推广。各学校在读书活动中要力戒形式主义。

5.推进学校阅读课程。各学校要从学校课程的角度进行系统设计,以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阅读量为底线,丰富阅读课程的形式与内容。要树立大量阅读、优质阅读、自由阅读、个性表达的读书理念。要注意兼顾相对统一的专业阅读与个性阅读的关系,结合各学段师生特点,引导师生浸润在各类经典书籍之中。教师读书提倡以学科专业书籍为主线,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以自然、人文类书籍阅读为辅助,不断拓宽阅读视野,丰富人文积淀,提升教育能力与品质。学生阅读要依据学生成长及学段特点,以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录为参照,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本,以培养新时代好少年为目的,不断拓宽阅读领域,开展内容广博,形式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

(三)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工程

6.出台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课程规划是一个区域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学校教学是保障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要在我市课程建设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全市课程建设的领导力,聚焦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深化出台中小学校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立全市课程建设的方向、目标、内容、实施路径与评价策略等。

7.提高教学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教学常规评价方式,提高教师日常教学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实践意识。把日常教学问题融入课例研究之中,提高日常教学的学科专业性。发挥优质课评选活动的导向作用,创新优质课评选活动方式,以课为载体,以赛为平台,增强优质课对于日常教学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强体育、音乐、美术、书法、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日常教学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教学进度,有效进行教学活动,补齐学科教学的短板。发挥教育信息化技术优势,探索构建以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为技术支持的教学新环境。

8.发挥区域教研活动的支撑作用。突出问题导向,注重教研活动的主题性、连续性、实践性,让教研组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持续改进区域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开展有目的、有互动、有体系的听课、评课活动,让日常听课、评课活动真正发挥应有效益。注重听课、评课的系统培训和有效性研究,把听课、评课活动变成日常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和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的舞台。

9.强化教师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中心校及学校要以两字一能(硬笔字,软笔字,教学设计与授课能力)教师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为抓手,全面落实常规教学相关制度。以中心校及学校为单位开展以用代训,以做代学,以考促用两字一能训练与评价。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体、音、美等专业教师在提升综合素养和课程实施能力的同时,要注重专业特长的发展,提升学科育人能力。通过系统培训、教学应用等方式,强化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

(四)科研助力工程

10.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加大教育科研普及培训力度,适度扩大市级课题立项数量,引导广大教师聚焦日常教学,以研究促进日常教学质量提高。发挥区域科研专家团队对基层学校扶持的力度,邀请国内科研专家对济源专兼职科研队伍作专题培训,提升科研能力。注重推广教育科研信息,通过《济源教育》、济源科研网站等平台,向全市教师推介科研方法和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实践应用与示范引领作用。

11.培养科研领军人才。研究制定全市科研型校长”“科研型教师评选奖励办法,加快教育科研领军人才队伍与科研强校建设,有计划培养、遴选省级教育科研领军人物,培养一批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突出的市级教育科研领军人才。

(五)平台建设工程

12.建设发展平台。整合全市相关资源,以教师发展平台为着力点,提高全市教师发展的协同度、层次性和针对性,为一线教师提供高效、稳定、便捷、安全的发展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突出协作服务,立足教师自主,压缩管理层级,鼓励教师开展专业写作活动,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13.继续实施走出去高端研修项目。针对一线教师及管理干部等群体,分类做好培训方案的规划与设计,高标准遴选培训院校,统筹培训批次,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培训效率,努力扩大覆盖面、提高参训率,让教师通过全国高校这一平台与先进地区对接,查找不足,对标定位,整体提升。

14.多部门助力教师发展。整合市级培训项目,统一确定年度培训范围、人数、时间,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按照谁培训,谁发证的要求,实现继续教育在线审核。注重班主任能力建设,以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为引领,完善相关政策,培育好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做好年度优秀班主任评选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全面提升中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水平。加强教师工作坊及名师工作室建设。通过青年教师跟岗培训、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研修、中原名师工作室研修等省市多层次、多学科研修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课程实施与团队建设能力。进一步健全三级教研网络,发挥好学科骨干研修的示范引领作用。

15.完善管理服务体系。相关科室及各级教育管理者要加强调研,及时、全面、深入了解学校和一线教师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改进服务方法,构建较为完备的能够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周到、高效的服务体系,通过专项培训、论坛交流、撰写报告等形式,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市教育局成立济源市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师训科。各中心校、市直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校长负总责,为素养提升工程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各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师第一的思想,切实把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当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充分学习领会文件的基础上,针对本单位实际,通过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查找优势与不足,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

(二)完善机制,上下联动。教师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战略定力,从教师成长规律入手,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让全市中小学生在教师能力的发展中受益。市教育局各相关科室要站位教育发展全局,立足岗位职责,制定配套的措施制度,落实相关工作。要注重协作配合,互补缺漏,以提升日常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升专业服务为宗旨,为全市教师的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基层教育管理者要自觉服从工作大局,勇于创新性开展工作,及时反馈工作经验与建议,形成上下联动,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聚焦问题,减负提质。各相关单位要以服务日常教学为中心,充分了解一线教师呼声,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在考虑教学节点、学段特点、教情学情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给各学校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各学校也要关注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通过优化、整合、简化相关工作流程,减少、压缩非教育教学活动,给教师发展留出空间,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日常教学。

(四)落实经费,完善保障。各单位要认真执行培训经费的相关政策,积极拓宽教师发展途径,拟定三年校内教师轮训计划。发挥好教师读书、研修沙龙、教师工作坊、成长论坛等平台作用,积极培养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要通过为教师订购内容广泛,学科齐全的报刊杂志和书籍,积极支持外出学习等方式,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与受益范围,让全体教师都有均等的成长机遇。

(五)跟进督导,推广经验。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对各单位的年度工作督导项目,加强跟踪督导,推动工作开展。各相关科室要依据职责分工及要求,出台修订相关通知,明确时间任务节点,以文字稿报督导室,并协同督导室做好过程性督导,及时总结经验做法。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的政策解读、典型报道和成果展示,不断增强全市教师干事创业的主动性与自豪感。

 

附件:济源市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201888

 

附件

济源市中小学教师素养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长:刘善祥

副组长:原    赵忠红    许钰兰    袁保中

员:张晓红    翟宇峰    李小强    吴玉红

        王延文    李小科    张海峰    李雪颖

        郜春龙    许立军    杨保健    刘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