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队伍  »  师资●培训
济源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济源市教师工作坊研修计划(2018-2020)》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9-01-04 | 来源: | 作者:

 

济教师〔201868

 

 

各中心校、市直各学校: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精神,结合省教育厅关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整合全市教师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市、镇两级教师发展团队协作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区域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新时代区域教师协作发展新路径,现将《济源市教师工作坊研修计划(2018-2020)》印发给你们,望各单位按照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扎实推进,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附件:《济源市教师工作坊研修计划(2018-2020)》

 

 

 

 

                           2018315

附件

济源市教师工作坊研修计划

2018-2020

 

为进一步优化整合区域教师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市、镇两级教师发展团队平台机制,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新时代区域教师协作发展新路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43号)》精神,结合省教育厅关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和我市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现状,现拟定济源市教师工作坊研修计划(2018-2020)如下:

一、总体目标

按照“市级示范、镇校实施、协作推进”的基本思路,通过三年教师工作坊的实施,逐步形成市、镇两级教师发展团队有效互动,区域骨干教师资源有效共享,日常教学与主题研修有效生成的工作机制,调动和激活全市兼职培训教师的潜在能力,丰富和完善区域教师发展的新模式,总结提炼区域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新经验。

二、主要任务

通过三年的实践,建立中心校(市直学校)层面相对完善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机制,形成相对稳定的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年度目标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2018年)。以市级名师工作室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以课例资源库建设、课堂实录、年度学术报告等活动为主要形式,建立“济源教师发展”微信公众号,提高专业影响力。指导各中心校(市直学校)以骨干教师或优势学科为基础组建1-2个教师工作坊开展研修。研修活动要聚焦学科课程,立足教学实际,合理控制规模,注重制度建设。鼓励并支持人数较少的体育、音乐、美术、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教师跨区域组建工作坊并开展相关活动。

第二阶段(2019年)。扩大市级名师工作室涵盖学科范围,提升市级名师工作室对全市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对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指导做到全覆盖。稳步推进中心校(市直学校)教师工作坊建设,形成全市教师工作坊资源平台建设及定期交流机制,市、中心校(市直学校)两级工作室协同对接机制相对完善。

第三阶段(2020年)。坚持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在保持学科教师工作坊规模的同时,逐步扩大非学科教师工作坊建设,如班级管理工作坊、教师阅读工作坊等。注重工作坊文化建设,发现并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教师工作坊,总结梳理典型经验。

三、工作机制

教师工作坊活动要以教师阅读为基础,以学科课程建设为中心,以典型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工作坊微信公众号为平台,通过理论学习和课题实践,形成一批专题鲜明,问题聚焦,可借鉴、能复制的教师课程资源。

1.市级示范。实行“1+X”人员组成模式(1名名师+学科骨干+青年教师+当年新入职教师),进一步优化市级名师工作坊运行机制。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集中研讨学科热点难点问题,每年度形成学科年度报告。教师进修学校选派学科研培员全程参与市级名师工作坊活动,做好相关服务。

2.镇级实施。各中心校(市直学校)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从优势学科入手组建教师工作坊,指导并制定工作坊规章制度。各工作坊原则上在省、市级骨干教师中遴选团队负责人,遵照学段学科特点,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提供相应支持,做好相关服务保障。

3.协作推进。市教育局统筹全市教师工作坊规划及建设,在师资调配、学时政策、经费保障、定期交流机制上予以支持,及时整理发现典型经验,督促帮助工作相对滞后的单位,保持全市工作坊推进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四、制度保障

1.师资共享。农村学校要充分运用我市区域教育联盟平台的对口支援机制,主动邀请市区联盟学校参与教师工作坊建设。教师进修学校要发挥兼职教师培训团队的资源,不断提高对农村教师工作坊支撑力度。

2.培训骨干。教育局将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及团队成员的培训活动纳入国培、市培计划,优先安排其外出学习,确保工作坊团队成员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一轮次的高端培训。

3.建设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在线互动交流和推广,各工作坊要借助“济源教师发展”微信公众号平台,提高工作坊的影响力。教育局将定期召开工作坊主持人分享会,协作推动工作进度。对于工作定位准确,活动开展有效,辐射影响较好的工作坊及主持人,将以学年为单位进行遴选、推荐和表彰。

4.强化管理。各工作坊应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之内向市教育局上报方案并附参与教师名单。(报送邮箱:sxk6610477@163.com,注明单位及项目名称),市教育局做好方案审核并做好过程性监督检查。各中心校(市直学校)要组织市级骨干以上称号的教师,积极参与或承担本单位工作坊的研修指导任务,将参与活动纳入骨干教师年度岗位职责考核。各学校要做好参与工作坊研修活动教师工作课时的协调,对于跨区域参与工作坊研修的学习列为公派活动,并按照相关财务要求给予资金支持。学期结束后,各工作坊根据研修方案对成员业绩进行考核,结果上报所在中心校予以学时核定,由中心校纳入本单位岗位培训管理进行全市教师年度继续教育学时审核。

 

 

 

关于教师工作坊的政策解读

20180326日  来源:济源教育网    阅读:2539

 

教师工作坊是我市今年提高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质量,挖掘区域骨干教师发展潜力的一种新举措。但工作刚起步,一些关键问题需要在这里做一说明。

1什么是教师工作坊?

答:工作坊是依托当地骨干教师资源,适当借助外部力量,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定期开展区域教学研究的一种新形式,是提高当地教师业务能力的新途径。

 

2教师工作坊与区域教研有什么不同?

答:学校或中心校都有日常的教研活动。教师工作坊与区域教研有类似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区别。不同的地方在于:

第一、主持人不同。教师工作坊的主持人或召集人为一线骨干教师,而非中心校业务骨干。

第二、人员组成不同。工作坊的人员组成是区域内的学科骨干教师,其次是以自愿或统一要求参与的青年教师。考虑活动的质量,工作坊的人数应控制的一定的规模。原则上10左右。

第三、研究主题不同。工作坊是有明确的日常研修主题,而非常规性的教学互动交流。因此,一定时间内要相对集中对一个教学现象或一类教学问题进行追踪性研究,并得出阶段性结论(经验与教训)

 

3工作坊的人数有没有人数限制?

答:根据这些年市级名师工作室活动的经验来看,一个学科团队的人数不应超过10人。因为,工作坊不同于培训班,培训班的形式是一个人提供经验,其他人学习借鉴。即一人讲,众人听。而工作坊是要求所有的参与教师都要提供自己的教学方案与设计依据。比如一节课,你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目标,如何能够达成这些目标等等,这些教学细节都需要研讨时发言解释,都有拿出自己真实的教学片段进行佐证,分析。如果人数过多,交流就不充分,而不充分的研修活动是日常教研的最大弊端。因此,一个工作坊的人数应该控制的10左右,如果超过10人,则可以按照年级进行二次分组。总之以学科,以年级组建的工作坊越细越好。如果笼统组建一个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就容易造成研修目标不聚焦,讨论问题达成度不高的弊病。建议,小学可以以1-3年级,4-6年级分为低学段或高学段为宜。对于情况特殊的学校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必须以实际效果为考量前提。

 

4工作坊多长时间集中一次为宜?

答:整体原则是次数服从于质量。对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原则上一个月集中一次,每次半天或者一天时间。对于市直学校,原则上两周集中一次,或者与教研活动交替或融合进行。

 

5为什么以课例为载体?

答:工作坊活动必须以日常教学课例为载体,不能出现空对空,文字对文字,一切建立在教学设计的推演和预测上。因此,工作坊活动的质量前提是集中研修前的个人实践——每个成员的“同课异构”。即对同一研究问题的课堂实践——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独立的设计与授课。这个授课必须的一次性的,而不是反复的试讲。同时,教师要对这节课同步录像,并对这个录像进行认真的录像分析与总结。(成功与不足)在每次集中时,老师应带着这些录像与反思进行集体反馈与交流。只有直面真实的课堂,教师的研修活动才有真实的“靶子”,才能让交流有针对性。所以,工作坊活动时教师必须提供各自的真实录像课并以此为载体。

 

6提供的课例如果不完美怎么办?

答:正常的课堂是充满变化与未知的,因此,真实的课或者好的课堂都是有诸多遗憾的。如果我们教师通过反复打磨,让自己的设计完美无缺,从设计的角度看是没有问题了,但从学习的角度看,这些完美的设计与第一次参与学习的学生来说没有多大意义。相反,通过一些不完美的课例呈现,让参与教师更为清晰看出自己的教学问题,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对自己的发展与提升是最为直观的。可以这样说,看一次自己真实的课堂录像远胜于听10场专家报告。因为教师的能力来源于实践,而正在的理论更是来源于实践。

 

7工作坊的平台如果建立?

答:工作坊平台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是面对的对话平台;第二是借助网络把活动的咨询发布出去,影响他人的平台。日常的研修平台应有中心校帮助建立,网络平台可以通过中心校网站或该工作坊的朋友圈向外推送。另外,5月份我们将召开全市工作坊坊主第一次会议,届时将建立全市工作坊微信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向全市发布每个工作坊的活动咨询。

8参加工作坊对教师本人有什么作用?

答:成长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坚持。我们全市教师分散在一个个岗位上,其中有很多有上进心,有理想抱负的优秀教师,但因为各种体制与机遇,让这些教师默默无闻,他们的经验得不到传播,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展示。因此,我们建立与乡镇为单位的工作坊平台,就是要建立更多的发展平台给这些教师予以展示。同时,对于那些积极参与研修,努力提升自己的青年教师提供与全市教师对话的市级平台,让人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另外,对于这些积极学习的工作坊成员教师,我们将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机会,搭建一个教师发展的新的立交桥,形成一种赛马的教师培养机制。

 

  9、如何凝聚一个团队的向心力?

  答:阅读。通过阅读让不同知识背景的成员形成类似的教育观。可以通过共读一书,共看电影等方式,构建一个团队的话语系统。同时,也要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主动性,形成一种君子和而不同的成长氛围。在此,再次向大家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可以作为专业共读书目。另外在电影方面推荐陈大伟教授的《影像中的教育学》及我市王晓琳老师编著的《影像孩子一生的100部电影》.

 

 

关于工作坊资源管理与平台建设的建议

各单位:

  截止目前,大部分单位已经开始按照规划举行了本单位工作坊的第一次研修活动,并在“济源师训”微信群里发布了各自的“美篇”信息。我们已经这些美篇信息按时间,按单位依次发布在“教师培训”网站上,供各单位参考学习。但鉴于工作坊工作的长期性,期间会产生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为了提高上述资料的使用价值和有序管理,结合目前我市信息技术条件,现就各工作坊的资源管理与平台建设提出以下建议,请予参照。

一、工作坊运行期间所产生的过程性资料

1文字类。这些过程性资料主要包括教师个人的成长计划、每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活动记录、主题反思以及工作坊的通知等。

2图片类。活动期间随机拍摄的瞬间图片,局部特写,全景图片等。

3视频类。活动期间现场授课的全程录像,个人准备时的个人日常课堂录像等

二、过程性资料的要求

  上述材料应与个人的日常教学、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做到一料多用。比如个人成长计划,既是校本研修的材料,又是工作坊交流的材料;教学设计即是日常校内教研组活动材料,又是工作坊交流的载体。总之,要能整合就整合,如不能整合,则尽量减去不必要的材料。把必须提供的资料做真实,有效,让这些资料真正具有研究的价值,不要过分强调数字,要注重写真话,上真课。拒绝抄袭,下载,多次试课等,为材料而活动,为活动而造假。对于已经手写记录的,只需拍成图片发布而无需做成电子版。对于电子版的最好发布在群里共享,可以不再打印,造成资源浪费。

三、各工作坊的平台建议

目前,网络社交平台主要有如下几种:

1微信群。该平台为免费交流平台,特点是便捷,凡有智能手机的都可以随时浏览信息。缺点是信息占据个人空间,不易长期保存。

2网络云储存。该类平台储存信息量大,缺点是不能对外公开,需要密码登录。

3各单位自建网站。平台免费,公开。缺点栏目过多,网站运行不稳定,不能满足过多的文字,图片信息。

4新浪博客。平台免费,公开。可随时浏览,互动。有强大的技术支持,能满足无限量的文字与图片的长期发布,可以进行多人次的友情链接,形成组员间的互动交流。缺点,不能发布视频,只能保持图片。

鉴于上述网络平台的特点,结合我们对工作坊的工作定位,建议工作坊采用“双平台”的方式进行运行:

第一平台即选用“新浪博客”做为长期的信息储存与交流的官方平台,主要用于每次研修活动的信息发布与文字与图片的分类储存;

使用时要为博客写清楚“某某单位某学科工作坊”。对博客要进行栏目设置,如“语文低学段组”、“数学高学段组”。一次活动,可将所有文档编辑为一篇文字进行发布,如果超出规定字数,可以编上、中、下篇发布。

第二平台使用“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号”(目前公众号要付费使用)作为简报发布的平台。

四、市级层面资料平台建设

市级层面也采用多平台建设的方式。确保“微信能互动,网站有信息,博客有资源”

1微信能互动:利用“济源师训”微信群及随后建立的“全市工作坊坊主群”发布各工作坊美篇信息,提供时时咨询。

2网站有信息:将各工作坊活动的信息及美篇依次发布在教育网教师培训信息栏目,利于保持与查阅。

3博客有资源:将各单位的工作坊博客与市名师成长工作室博客进行友情链接,实现博客资源的互联互通。

师训科

201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