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40701435/2025-00167
主题分类:
教育
发布机构:
教育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1日
标  题: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09号提案及其并案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09号提案及其并案提案的答复

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民建济源市委,张少斌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并案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示范区教育体育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18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上级部署要求,聚焦课程体系建设和资源保障,将“科学教育加法”贯穿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做好科学教育体系“加法”,深耕育人主阵地

坚持“一校一策”构建以国家科学类课程为核心的“1+N”科学课程体系,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基础上,鼓励学校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将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有序实施科学教育。

(一)提升常规课堂。整合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校探索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学习、工程启蒙教育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创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在做事中完成学习,在解决问题和挑战中培养创造创新能力。针对科学实验教学薄弱的问题,教研室组织学科骨干团队梳理研讨指导意见,规范实施科学实验教学,逐步形成科学实验教学精品课例,建设优质的科学实验课程资源。

(二)丰富实践活动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必备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3D打印、无人机、计算机编程、科技制作、手工制作、木工课堂、航模等社团活动。每年举办校园科技节,通过现场科学实验展演、科幻画评比、科学竞技比赛等,为学生搭建展示科学才能的平台;每年组织中小学生到科技馆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北海中心校编制科学阅读推荐书目科学阅读伴读单,每本书均附上推荐理由,通过多样化科普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科学视野,激发探索欲望。

(三)善科学评价每学年开展素养导向的科学学业质量调研,积极参与省义务教育质量检测,并将科学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实验区各中心校、市直学校对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监测的关注和支持。加强对科学实验教学的评价,将学校实验课的开设情况纳入常规督导,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小学六年级组织科学实验毕业达标考试,初中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中招成绩,探索有效的科学实验评价机制。

2023年,玉泉学校获评河南省科技厅“小小科学家科技创新操作室”建设单位。2024济源一中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北海路小学实验室获评“河南省小小科学家科技创新操作室”济源一中和玉泉中学获评“河南省中小学科学教育优秀案例”3个科学类校本课程获省级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济源首家地理探索馆——济源一中育田地理探索馆揭牌投用。

二、做好科学教育资源“加法”,构建协同大格局

(一)建强教研团队,引领科学教师专业成长教研中心成立济源市6个科学类学科教研团队,由市小学科学专职教研员和省科学名师专业引领,每月开展课标研读、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积极组织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提升科学教师专业素养。专设科学课题研究项目,鼓励教师聚焦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开展课题研究。每两年举办至少1次科学优质课比赛、课例研究研讨会、作业案例评选等,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215位教师获省级科学类优质课一等奖,有10余项省市级科学课题结项。

(二)功夫在诗外,用好社会大课堂。一是加强院校联系对接。积极争取高校、科研院所适当向学生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组织“科学教育工坊”“科创名师面对面”、科学夏令营等活动,邀请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研究和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鼓励共建创新实验室、科普站、人才培育班,探索高校、中学双导师制,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更好衔接。二是开展“馆校结合”提质行动。科学教育场馆制定“馆校合作”计划邀请“科技大篷车”公益科普资源走进中小学校。同时,组织学生走进科学教育场馆实地开展“科学研学课程”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志愿者参与讲解体验和导览服务。三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动员各类企业为薄弱地区、薄弱学校援建科学教育场所。动员与高精尖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援建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鼓励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节假日安排学生专场和家庭亲子科普教育活动。培育、遴选市级科学教育示范基地,形成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四是用好线上科学资源。充分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科学教育资源开展“科学公开课”“家庭科学教育指导课”天宫课堂充分发挥远程互动教研等信息化平台优势。

三、未来计划

下一步,教育体育局将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和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2项重点工作为抓手,按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五年规划》(2024-2029),将科学素养提升作为核心任务持续推进。

(一)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新增一批、转型一批、外聘一批等方式,充实科学教师配备。优化现有师资配置,完善教师县管校聘”机制,推动建立共享教师多校执教的跨校走教模式。健全组团式帮扶、区域内交流轮岗、兼职教师聘任等制度,推动科学教师流动。同时,鼓励教师自身在科学技术等领域进行跨学科学习,更好地融合各领域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加强科学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完善相关学科教学装备配置,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使用,鼓励对普通教室进行多功能技术改造确保每所中小学校至少拥有一个科学教育功能室或实验室,保障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加强科学课程校本化实施基于国家课程,鼓励学校立足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等核心素养,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将相关内容与原有的特色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找适合学生学习、易于操作的学习内容,从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便于学生了解、实践与学习。加强乡村学校科学教育,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农业科技等资源开展科普社团活动,提升乡村学生的科学素养

感谢您们对我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20257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体育局 电话:0391-6613189

地址: 河南省济源市黄河路2号 备案号: 豫ICP备2023003091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43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