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建永、余倩娜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做好科学规划,切实解决中小幼学校接送难问题”的并案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科学施划,打造“安全通道”
一是新建、改建学校充分考虑接送实际需求,为家长预留接送区域,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临时停靠区、接送区,即接即走、避免堵塞。二是公安、教育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在学校周边道路设置清晰的交通标志和标线,通过隔离护栏或其他分隔设施,设置全封闭护学通道,为学生开辟安全通道。三是所有学校两侧道路采取设置机非隔离、人车隔离设施,设置学校门口“无车区”等措施,减少人车交织冲突。
二、因地制宜,增设公共交通
一是新增318线路。覆盖宝龙广场、济水苑、济源一中、宇华实验学校、升龙城、泰宏天安、东湖湾、紫光苑、职教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新校区等核心区域,串联学校与周边生活区,实现家门与学校便捷通勤。二是优化202线路走向。贯穿生活区与学校密集区域,以实验小学为例,实现了“点对点”精准对接。三是推出定制服务。在周末及节假日高峰时段,根据学生返乡需求定制“车站到校门”一站式接送线路,积极引导学生及家长优先选择公共交通。
三、警校联动,落实高峰护学
“警校联动、多方参与”组建“1+N”护学力量,实施“三圈”护学模式,全面落实“高峰勤务”,启动“护学模式”。统筹学校保安、教师、应急队员、家长及周边商户等人力资源,组建志愿者队伍,统一配发装备,集中培训管理,定期组织实战演练,提升参勤人员维护秩序、疏导交通和自我防护能力,做好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确保师生及家长出行安全。
四、广泛宣传,提升安全意识
一是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宣传员进校园的作用,组织民辅警进校园,围绕交通安全知识,面对面向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安全常识,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提升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能力;二是依托新闻媒体面向学生家长宣传乘坐不符合规定学生接送车辆的严重危害,发布交通安全出行常识和提示信息,引导学生不乘坐超员、非法客运和货运车辆。通过曝光一批典型交通违法和事故案例,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宣传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切实提高学生家长对学生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三是集中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学校周边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力度,对违反规定停放以及在公交站点、斑马线等停放的车辆加大劝导整治。
感谢您们对我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2025年7月25日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