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40701435/2025-00172
主题分类:
教育
发布机构:
教育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1日
标  题: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12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122号提案的答复

黄长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学校、行政事业单位等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济源示范区教育体育局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要求,积极推进区域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共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工作,努力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

一、开放基本情况

济源示范区现对外开放运动场地主要包括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含各级各类学校)、国有企业等利用财政性资金或国有资产投资建设、管理的公共体育设施。室外设施主要包括田径场、健身路径(器材区)、篮球场、足球场(含笼式足球)、羽毛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台(区)、轮滑场等,此类设施是免费开放的主力。室内场馆在保障单位自身工作、教学、训练秩序和安全的前提下,具备条件的室内体育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风雨操场等也逐步纳入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范围。

截至目前,示范区共有体育场地3565个,其中室外免费对外开放的比例高达7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6平方米,为群众提供了充足的运动空间。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幅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4.3%。尤其是近几年打造了花石健身步道、承留智慧体育公园、梨林体育公园、济源市体育公园智能化健身器材等一批室外健身场地,俨然成为市民的“健身打卡地”。

二、开放时间与模式

室外设施原则上实行全年免费开放。每日开放时长普遍达到8小时以上,多数单位在6:00-22:00区间内开放,部分公园、广场附属设施延长至更晚。鼓励在早晚锻炼高峰时段及节假日延长开放时间。

室内场馆开放时间采取“相对固定+预约灵活”模式。每年的88日“全民健身日”室内场馆全天免费对外开放。其余时间低收费对外开放。

三、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管理压力与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部分热门场地高峰时段人流密集,管理难度增大;个别区域存在设施维护不及时、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现象。

二是开放深度与均衡性需加强:室内场馆因成本(能耗、维护、人力)较高,完全免费开放压力大,低收费模式有待优化;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单位间开放程度存在差异。

三是经费保障长效机制需健全:设施日常维护、维修更新、管理人员补贴、保险费用、能耗支出等持续增加,稳定的财政投入和多元化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巩固。

四是市民文明素养与规则意识需引导:部分市民存在不遵守开放时间、损坏器材、乱丢垃圾、不服从管理等不文明行为。

四、学校操场开放的现状与难点

安全管理压力显著。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底线。中小学寒暑假期间安保力量主要用于校舍巡查,若开放操场需额外承担校外人员身份核验、运动风险管控及应急处置等任务。参考近年多地校园安全事件及教育部封闭式管理要求,现有安保配置难以有效应对开放后的交叉管理风险(如未成年人与社会人员混流),责任界定与风险防控需系统评估。

硬件与经费保障不足。我市多数中小学操场设施按基础教育标准建设(如青少年专用篮球架、适配儿童的塑胶跑道),与成年人运动需求存在差异。部分学校设施老化问题突出,日常维护目前尚无经费保障。若寒暑假开放导致使用频率增加,设施损耗将加剧,财政短期难以保障。

制度衔接尚未完善。现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校园场地“非教学用途需严格审批”,开放操场涉及教育、体育、公安、财政等多部门协同,需在责任划分(如运动伤害赔偿)、经费分担(如保险购买)、开放流程(如预约制度)等方面形成系统性政策支撑。目前,我省尚未出台统一的学校场地开放实施细则,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法规依据。

五、下一步,示范区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开放内涵在巩固室外设施免费开放成果基础上,积极探索室内场馆更科学、可持续的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模式。进一步扩大体育设施开放覆盖面和时间段。

二是提升管理效能推广智慧化管理手段,优化预约系统,加强人流监测与疏导。压实管理单位责任,强化日常巡查、维护保养和环境保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三是强化多元保障积极争取和落实财政专项资金,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维护。推动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参与管理服务。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与监督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和文明健身倡导力度。畅通市民咨询、建议和投诉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定期公布开放情况和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五是促进共建共享引导市民自觉遵守管理规定,爱护设施,文明健身,共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健身环境。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20257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体育局 电话:0391-6613189

地址: 河南省济源市黄河路2号 备案号: 豫ICP备2023003091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43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