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维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高中生中普及急救知识”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在高中生中普及急救知识至关重要。高中生正处于迈向成年的关键阶段,活动范围广、社会参与度提升,面临的突发状况风险相应增加。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技能,不仅能在自身或同学、家人遭遇意外时及时施救,为生命争取黄金时间,更能培养其责任担当与应急处置能力。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急救知识的掌握与传播,能带动家庭乃至社会急救意识的提升,为构建安全社会筑牢基础。
一、加大培训力度
积极与卫生部门协调联动,联合卫健、红十字会等单位,面向全市高中卫生专干及健康、体育教师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需对本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急救能力。
二、定期开设课程
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等要求,在高中阶段从安全应急与避险层面,严格落实相关健康教育目标、内容等,要求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溺水救护等知识与技能,切实提升学生急救能力。将急救知识课程纳入高中必修内容,科学规划课时安排,定期在学校开展急救知识讲座。
三、扩大宣传引导,协同合作
通过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宣传一些急救知识;与卫健委和红十字会等单位合作,定期邀请急救专家到学校进行急救知识讲座,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研究将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学校考核指标,通过定期考核、抽查等方式,确保急救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面向我市所有高中生,全面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工作。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支持。
2025年7月25日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4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