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校园广角
沁园中学:“妈妈”掌勺为孩子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时间: 2025-04-18 | 来源: 济源教育网 | 作者: 刘翠曼

4月16日正午,春日暖阳洒满沁园中学的校园,食堂飘出阵阵饭香,初三学生聂雪琪将最后一口鱼香肉丝拌饭送入口中,满足地对同伴说:“今天的菜特别像我妈做的!”这并非偶然——在该校后厨,活跃着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她们身兼数职,既是牵挂孩子成长的家长,也是为师生烹饪佳肴的食堂工作人员,他们怀揣着对孩子们满满的爱意,执起锅铲,以爱为 “佐料”,为孩子们烹制着家的味道。

“我们之前也有家长陪餐、开放日等活动,但是家长们对孩子们在学校的吃饭情况仍然有很多疑问,如何才能真正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吃得舒心?思索良久,‘妈妈餐厅’的创意应运而生。”沁园中学副校长汤玉川介绍说,近年来,学校食堂大胆开拓,深入践行 “家校协同” 理念,力求打造长治长效的餐饮保障机制,优先面向全校学生家长选聘 “爱心妈妈”“爱心爸爸”,让孩子们的父母能够深度 “亲身参与”,全过程 “现场监督” 校园食堂每日配餐的每一道工序,只为给孩子们呈上最优质、最安全的饭菜。

每年9 月,新学期的钟声敲响之际,学校便向全校家长们发出征集令,对美食感兴趣、擅长做美食的家长都可以参加食堂员工的应聘,招聘岗位包括主厨、杂工、面案等。经过面试、考查,多位学生家长上岗,成为餐厅的一位员工。“目前餐厅有30余名员工,其中有6位是学生家长。”瞧,在食堂后厨,环境整洁敞亮、井然有序,员工们身着统一制服,精神抖擞,各自在岗位上忙碌而专注,有条不紊地演绎着美食“交响曲”。该校食堂管理员刘春微笑着介绍道,从食材最初的严格检验,到精心择菜、细致洗碗,再到暖心打饭,各个关键环节都活跃着家长们认真负责的身影。

深入了解后便会发现,“妈妈餐厅” 的这些家长们拥有三重独特 “身份”。身为学生家长,他们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们的饮食偏好、口味禁忌可谓了如指掌;作为餐厅员工,凭借自身辛勤劳作,在为师生提供美味的同时,还能获取一份应得的报酬,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他们还是学校膳食委员会的 “火眼金睛” 督导员,全程紧盯验菜是否严谨细致、配餐是否营养均衡、制作过程是否规范卫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关乎食品安全与品质的细节。

据悉,学校在食堂监管方面创新性地实施了“三位一体”监管体系:一是全流程专业化监管,组建由后勤主任、营养师、卫生专员构成的专职团队,对食材采购、加工、洗消等环节实施精准管控,构建食品安全屏障;二是智慧化资金监管,通过校企共管银行账户的方式,严格规范膳食经费收支,同时依托数据优化采购计划,打造透明高效的膳食管理生态;三是沉浸式家校共治,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将“妈妈餐厅”督导机制纳入制度框架,形成“三级巡查”体系——家长督导员每日驻点监督、委员每周抽样检查、每学期开展“全链条体验日”,家长代表全程参与从招标采购到残食处理的22个环节,全面激活监督效能,确保食堂管理更贴近师生与家长需求。

有了这些“特殊”的食堂员工,学校的饭菜不仅美味可口,更有惊喜,因为有“妈妈的味道”。“妈妈餐厅”发挥了解孩子们饮食特点的优势,推出了一批既适合孩子口味又营养全面的“特餐”,例如鱼香肉丝+尖椒炒鸡蛋+烧茄子、小炒肉+肉沫蒸蛋+烧青菜、黄焖鸡+农家烩菜+酸辣土豆丝等。这些特餐是“妈妈餐厅”的家长们提前试吃、多次调整确定,孩子们不仅吃得好,更吃得开心。

“学校食堂实行自营运营,为学生提供每日早中晚餐。目前全校学生4300余人,在校用餐人数稳定在1700人左右,食堂用工量本就不小,我们邀请有意愿的学生家长加入,此举不仅帮助部分家长就业,还有助于提升食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全校师生吃上安全、营养的‘放心餐’‘幸福餐’。”沁园中学校长马军说。

“妈妈餐厅”的推出,不仅增强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与信任,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上一道“安全锁”。食堂的妈妈们早已把学校的孩子看作了自己孩子。一勺菜、一勺汤都承载着满满关怀“父母心”。“如果孩子毕业了,家长也会跟着辞职。学校再招聘新的食堂员工,依然会优先考虑家长,家长参与学生就餐的模式我们会一直保持下去”马军说。

如今,沁园中学的“妈妈餐厅”不仅是1700个家庭的味觉纽带,更成为教育改革的鲜活样本。那些被精心标注着“少盐1克”的菜谱,那些在晨光中忙碌的白色围裙,那些被孩子们舔得干干净净的餐盘,共同书写着教育最温暖的注脚:好的成长,永远始于一勺一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