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40701435/2024-00028
有 效 性:
有效
发文机关:
教育体育局
发文字号:
济管教体研〔2024〕12号
标  题: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2024年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4-02-26
发布日期:
2024-02-26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2024年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中心校、市直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提高成果培育质量,着力推出一批具有济源特色的原创性教学成果,根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经研究,决定开展2024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励范围

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范围包括基础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取得的教学成果。凡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申报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要反映济源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其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中小学教材建设成果不列入此次送评范围。

二、成果要求

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五育”并举,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特等奖教学成果应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建树,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经过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河南省处于领先水平,在全省产生重大影响。

一等奖教学成果应提出自己的理论或发展完善已有理论,经过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对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在全省或者全市区域内产生较大影响。

二等奖教学成果应在教学改革实践的某一方面有所突破,经过不少于2年的实践检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显著成效,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申报程序和材料要求

(一)申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成果主持人或主持单位向济源示范区教育体育局提出申请,济源示范区教育体育局不直接受理任何个人或单位的申请。

(二)申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单位,该成果应体现单位意志,由单位派人主持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实施与总结的过程,并以单位为主提供物质技术条件保障。申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个人,应当主持并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实施和总结的全过程,做出主要贡献,且至今仍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

退休人员申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必须一直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至今没有间断,其成果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学成果由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共同完成的,可联合申请,成果完成单位或个人跨地区、跨部门的,应向成果主持单位或主持人所在地省辖市或直管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三)申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需提交《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反映成果主要内容和实践检验过程的报告以及关于实践过程及效果的佐证材料等。成果主持人或主持单位按照《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填报说明有关要求,认真准备,确保报送材料的完整、真实、规范。

、成果推荐

(一)各单位受理申报成果,须先行开展评选,在济源示范区下达的限额范围内择优推荐,确保推荐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各单位在集体报送本单位成果材料时,需同时向示范区教育体育局提交本地初评情况简报等佐证性材料。

(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推荐,由一线教师主持和中小学幼儿园主持完成的成果不得少于推荐总数的70%

、成果评审

示范区教育体育局成立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负责实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工作。

评审分类别成立评审专家组,进行材料审阅和小组打分,评审委员会在听取评审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表决。投票须有五分之四以上评审委员会委员参加投票方为有效。二等奖须有参加投票委员的二分之一以上同意;一等奖须有参加投票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特等奖须有参加投票委员的四分之三以上同意。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

2024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成果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3个奖项,以全市成果申报总数为基数,其中一等奖控制在15%以内,二等奖控制在45%以内,特等奖数量根据实际确定。评选工作实行限额推荐,在推荐中要根据相关要求统筹兼顾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成果。

此次评选出的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将择优报送省教育厅参加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六、其他

(一)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本地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于2024520日前将相关资料报送至济源示范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西区233室)。

(二)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填报事宜说明》《2024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汇总表》等相关表格,请在《通知》附件中下载。

)材料报送

各单位报送的每一项研究成果均须认真准备如下材料:

1.要求认真填写《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2.撰写反映成果主要内容和实践检验过程的报告。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成果的主要内容、效果与反思,字数不超过8000字。

3.支撑成果的其它文字材料,如论文、案例、专著等,不得全文附加,不得附整本专著或集册,应对精华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形成论文摘要或专著简介,总字数不超过1万字。

上述3项文字材料电子档为PDF格式,不得剪贴。需签字的必须亲笔签名。同时,使用A4纸打印,双面印刷,竖装。

4.关于实践过程及效果的佐证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5.教学成果中如含视频材料,按AVIMPEGMOV等格式制作,其播放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上述1-4项须提交纸质材料,一式3份;同时,1-5项应制成申报材料U盘拷备一份

除上述材料外,不再接收其它材料。如确有反映成果水平的其它材料,可在单位(个人)的网页上展示,并在《申报表》的附件目录中提供相应网址和展示材料目录,保证网页开通运转,供专家在评审中查阅参考。

6.纸质材料报送。请各单位将每项成果材料独立装牛皮纸袋,在纸袋正面贴上所附材料明细表。

7.各单位上报材料的所有电子文档打包命名为“主持人姓名+单位+成果名”,于520日前要将每项成果材料的电子文本同步报送到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课题管理公共邮箱(E-mailjysktyj@163.com)并确保电子文本与纸质材料的一致。申报纸质材料520日前报送到济源示范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西区233

四)凡在市级以上(含市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的成果,不得参加本次评选。

报送方式:各单位以中心校、市直学校为单位单位报送,不接受个人报名。

名额分配:各单位1-3项。

人:冉慧霞  马德生

    话:03916619323

E-mailjysktyj@163.com

附件:1.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

2.2024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汇总表

          3.《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填报事宜说明

4.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基本标准


2024226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体育局 电话:0391-6613189

地址: 河南省济源市黄河路2号 备案号: 豫ICP备2023003091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43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