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心校、市直学校: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5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的通知》(教办基〔2025〕245号)要求,结合济源实际,决定开展2025年“基础教育精品课”(以下简称精品课)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一)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内容,学习借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智慧平台)优质课程案例,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汇集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健全优质课程资源遴选更新机制,系统化体系化建设智慧平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平台资源内容,提高平台资源质量。
(三)服务学生教师使用。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预习、复习、开展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提供服务。支持教师课堂教学,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提供服务。
(四)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用,帮助农村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二、精品课要求
精品课包括学科课程、特殊教育、实验教学、人工智能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阅读课五类。学科课程、特殊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和阅读课以微课形式呈现,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课件、作业练习(人工智能教育类为实践作业),特殊教育、阅读课类可不提交作业练习。实验教学类以课堂实录的形式呈现,包括实验教学视频、实验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等。精品课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教育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在意识形态、民族宗教、领土国界等关键问题上不能有偏差和错误。
(二)确保科学严谨。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审定的教材,参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和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有关要求,保证学科知识内容和授课语言的科学准确,保证情境素材的真实性、适切性和权威性。
(三)突出课堂实效。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科教学改革方向,充分考虑学科性质和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特点,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和综合育人功能。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进教学,强化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鼓励学校开设阅读课,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促进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内外读物。
(四)注重制作规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教学资源充足、摄制技术规范,语言、文字、符号、单位等使用符合规范,精品课(除外语课程外)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有任何广告。精品课制作要求见附件1。
(五)保证内容原创。精品课必须是教师本人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典型教学成果,不得冒名顶替,严禁抄袭,强化所用素材版权意识,引用资料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三、工作程序
(一)参与对象
示范区所有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等)均可推荐本校教师参与。
(二)遴选步骤
1.自主申报。教师总结个人教学实践成果,凝练教学经验和方法,学习借鉴国家智慧平台相应课程教学资源,对照报送要求及开放上传的课程目录节点,确定自己拟讲授的具体内容并向学校提出申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目录节点需以2024年起投入使用的新教材为准。
2.学校推荐。学校应鼓励、支持教师参与课例设计,积极组织研讨和交流展示活动,并择优向示范区教育体育局推荐。
3.基层初选。中心校(市直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学校推荐的课例设计进行初选,组织相关教师试讲,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单位精品课遴选推荐指标(见附件2)和评价指标(见附件3)确定初步人选,并按照精品课制作要求摄制视频。通过基层评选推荐的课例,由教师本人登录国家智慧平台或河南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basic.henan.smartedu.cn)上传,经校级管理员平台审核后,方可提交示范区教育体育局。
各单位要在2025年10月15日24时前通过国家智慧平台完成精品课推荐工作。遴选推荐表(见附件4)加盖公章同时报送济源示范区教育宣传与保障中心(电子稿发hnjydjz@126.com)。
4.示范区遴选。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负责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推荐的学科课程、特殊教育、阅读课进行评审,教育资源保障中心负责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推荐的实验教学、人工智能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精品课进行评审,按照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加大科学类精品课推荐比例,原则上同一目录节点只推荐1节。特殊教育类精品课应坚持优质、多元、均衡的原则,实现学科全覆盖,避免结构性短缺,以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在示范区评审的基础上,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名额,于10月22日前确定参加省级精品课的教师名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实施。济源示范区2025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由基础教育科会同体卫艺科、教育宣传与资源保障中心和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教育宣传与资源保障中心。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加强统筹协调,认真总结前三年精品课遴选工作经验,制定2025年精品课遴选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遴选工作有序推进。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影响正常课堂教学工作,避免增加教师和学生负担。
(二)严格程序标准。各单位要规范遴选程序,严格把握质量要求和2025年精品课评价指标(见附件3),坚持公开透明,保障公平公正。
(三)做好服务保障。河南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将开设2025年“基础教育精品课”专栏,为教师参加精品课活动提供指导服务。各单位要组织专家为精品课遴选工作提供全过程的教学指导和技术支持,落实经费保障,为遴选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四)健全激励机制。参加“精品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获得示范区奖项的可认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4个学时,获得省级奖项的可认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8个学时。评定为示范区奖项的,由示范区教育体育局颁发“精品课”证书;评定为省级奖项的,由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精品课”证书,同时由教育宣传与资源保障中心和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为省级一、二等奖获得者颁发实验教学或学科“优质课”证书(不再颁发示范区“精品课”证书,同时期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学科优质课获奖的,不再颁发此证书)。各单位要充分调动优秀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以此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参与建设线上学习资源,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教师,以适当方式予以鼓励。
(五)深入推广应用。省级以上精品课将作为河南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课程资源,供广大师生学习使用。各单位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广应用力度,引导教师主动学习借鉴平台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精品课交流展示活动,切实提升精品课使用效益,促进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联系方式
基础教育科:聂婵娟 0391—6613721
体卫艺科:刘 宁 0391—6626977
教育资源保障中心:李 萍 郭 晓0391—6612974
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胡喜才 张效峰0391—6611715
电子邮箱:hnjydjz@126.com
附件:1.“基础教育精品课”制作要求
2.“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名额分配表
3.“基础教育精品课”评价指标
4.“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推荐表
202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