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心校、市直学校,局属各科室:
现将2025年度省、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结项申报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基础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着力培育高水平、有特色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突出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二)基本原则
1.突出育人导向。研究项目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精神,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着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注重解决问题。研究项目必须围绕解决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面临的未来挑战,创造性提出问题解决的科学思路、方法和措施,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效果显著,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
3.推进理论创新。研究项目应基于科学依据和严谨学理,着力于提出自己的理论见解或发展完善已有理论,力争在教学改革实践的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一定影响,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使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二、组织管理
(一)省、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采取自愿申报、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的方式。各中心校、市直学校教研课题责任人负责组织辖区内各中小学校和相关单位申报项目的初审工作,择优推荐;省教育厅、济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聘请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集中评审,发文公布立项课题。
(二)省、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立项、结项、评奖等管理工作由省教育厅、示范区教体局组织实施。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济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具体负责研究项目选题发布、培育指导、过程管理和结项评审工作。
三、立项申报要求
(一)申报对象
1.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有关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均可申报。同年度已申报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名校长、中原名师培育课题等已立项的省、市级课题的主持人不得申报本年度省、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不能作为主持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报本年度省、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为扩大参与面,近三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主持过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者,不得申报本年度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2.课题实行主持人负责制。
(1)申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主持人须具有中小学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且正在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须至少主持并完成过一项市级及以上课题,或参与并完成过两项市级及以上课题。每个课题主持人限1人,每人只能申报主持一项课题。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包括主持人)限5人,同一人最多可同时参加两项研究。前两名主要成员必须至少参与并完成过一项市级及以上课题。不符合上述资格要求者,其申报不予受理。
(2)申报济源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主持人须具有中小学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且正在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须主持完成或以主要成员(前两名)参与并完成过一项市级及以上课题,每人只能申报主持一项课题。
(3)不符合资格要求者其申报不予受理。课题研究的周期至少为2年。
(二)选题原则与范围
1.方向性。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教育改革方向,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符合教育发展趋势。
2.针对性。关注我省、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面临的重点问题,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转化落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实与巩固、普通高中“三新”的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跨学科主题学习、人工智能教育、以教育家精神指引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聚焦深度教研,围绕教研工作转型、教研重心转移、教研方式转变、教研员角色转换等开展深入研究。
3.前瞻性。深入研究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新版课程标准,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学校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规律,进行适度超前的研究,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4.原创性。在充分查阅、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力避低水平重复研究。
5.普适性。选题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体现对相关领域共性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形成的成果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倡导开展区域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和育人方式改革探索,引导教师关注体现学科本质的教学改革实践。
6.选题范围。申报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选题可参考《202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选题指南》(省课程中心官网“教育科研”栏目下载)。申报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选题须基于学校、学科研究基础,参考《2025年度河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选题指南》,结合《2025年度济源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选题指南》选择研究主题。“选题指南”在宏观层面给出了一定的研究领域或研究主题,绝大多数题目不宜直接用作课题名称,需要研究者对其细化、分解、校本化处理。课题名称应简洁明了,能反映研究的切入点、内容和方向,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一般不用副标题。
(三)申报立项的数量
1.今年省厅文件规定我市限报数量为20项,我室决定按1:3数量组织各单位申报,经评审专家组层层筛选后,择优上报。
2.其他项目要求。省“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主题实践活动课题(以下简称“绿健课题”)针对乡村学校,我市限报3项,由市教研中心进行初审后统一上报省里。
单位 | 数量(项) | 单位 | 数量(项) | 单位 | 数量(项) | |||
省级 | 市级 | 省级 | 市级 | 省级 | 市级 | |||
济源一中 | 4 | 5 | 济水中心校 | 3 | 4 | 坡头中心校 | 1 | 2 |
高级中学 | 2 | 3 | 沁园中心校 | 3 | 4 | 王屋中心校 | 1 | 2 |
济源四中 | 1 | 2 | 天坛中心校 | 1 | 2 | 下冶中心校 | 1 | 2 |
济源五中 | 1 | 1 | 北海中心校 | 2 | 3 | 邵原中心校 | 2 | 3 |
济源六中 | 1 | 2 | 轵城中心校 | 3 | 4 | 大峪中心校 | 1 | 2 |
济水一中 | 2 | 3 | 承留中心校 | 2 | 3 | 济源一中附中 | 1 | 2 |
实验中学 | 1 | 2 | 思礼中心校 | 1 | 2 | 济源实验小学 | 1 | 2 |
沁园中学 | 2 | 3 | 克井中心校 | 2 | 3 | 特殊教育学校 | 1 | 1 |
北海中学 | 1 | 2 | 五龙口中心校 | 1 | 2 | 市直幼儿园 | 各1 | 各1 |
济渎路学校 | 1 | 2 | 梨林中心校 | 1 | 2 | |||
太行路学校 | 1 | 2 | 玉泉中心校 | 1 | 2 |
3.未被推荐为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择优推荐为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省、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具体申报数量规定如下:
(四)立项材料要求
1.省级立项材料。各立项申报的课题组需提交纸质省级《立项申报书》1份和《河南省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式3份(.doc文件格式A4纸规格双面打印);含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前三名成员须提交结项证书及专家鉴定意见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不单独装袋)
2.市级立项材料。市级《立项申报书》1份和《济源市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一式2份(.doc文件格式A4纸规格双面打印)。主持人须提交结项证书及专家鉴定意见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由中心校、市直学校核查后在复印件上加盖公章,经市教研中心审核后原件退还。(不单独装袋)
3.各单位须分别提交省、市《立项申报汇总表》1份(.xls文件格式,排列顺序对应申报材料的排列顺序,加盖单位公章,即使是一份也要填写汇总表)。
四、结项申报要求
(一)结项总体要求
申报结项的课题必须是经省厅批准立项的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遵循“问题—归因—对策—效果”的研究逻辑,研究达到预期目的,取得预期成果;研究过程科学、规范,记录翔实、完整;研究期满,符合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一般课题的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1. 5万字,重点课题的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2万字。
(二)结项材料要求
1.各课题结项材料应该规范齐全。
(1)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论文、专著和其他类型)和结项鉴定审批书(.doc文件格式)打印件,省级各3份、市级各2份。
(2)附一套显示研究开展情况的过程性材料。包括立项申报书和立项通知书(只交复印件,原件由课题组保管)、开题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周期内围绕本课题正式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封面页、版权页、目录页、专著的前言、论文的正文、封底等材料的复印件,每页加盖市教研中心、中心校(市直学校)公章及相关作品、证书复印件、其他过程性资料等,详细整理要求请参照《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结项材料上报清单》(省课程中心官网“教育科研”栏目下载)《济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结项课题材料上报清单》。
(3)研究成果。一律用A4纸打印,正文用小四号仿宋字(正规出版的专著可以不受此要求限制)。正式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复印件加盖主持人单位公章,经市教研中心核查后在复印件上加盖市教研中心公章,原件退还。
2.每项申报结项的课题材料用一个牛皮纸袋单独包装,袋外粘贴一张结项鉴定审批书封面,以便确认信息,分类编号。
3.各单位须分别提交省、市《结项申报汇总表》1份( .xls文件格式,排列顺序对应申报材料的排列顺序,加盖单位公章,即使是一份也要填写汇总表)。
五、材料报送要求
(一)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材料报送
202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采用电子化平台报送和纸质材料报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电子化平台报送。本年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试运行电子化平台申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评审管理平台”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网络申报办法及流程管理以该系统为准。
2.市教研中心初评之后将通知推荐参评省研究项目的主持人进行网络申报。申请人可通过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网站 ( https://www.hnjys.com)访问平台,平台将于2025年6月9日0时至6月13日24时上线开放,逾期系统自动关闭。平台开放前,申请人可从上述网站“教育科研”栏目“202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下载专区”下载相关电子格式文本,做好申报准备。
3.根据国家对学术不端行为管理的相关要求,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评审工作继续引入文本相似性检测(查重)。相关立项申报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与申请结项鉴定的研究报告均须上传与纸质稿内容一致的文字版PDF文档(非照片图片合成,否则将影响查重结果)。
(二)省市纸质材料报送
1.各单位按照上文“立项材料要求”和“结项材料要求”对本单位纸质材料进行把关审核,纸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需与电子化申报平台保持一致。完成纸质材料审核工作后,集中送至市教研中心233室。我室不受理个人申报。申报的纸质材料概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2.根据国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管理的相关要求,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评审工作将继续引入文本相似性检测(查重)。立项与结项材料均须同时报送与纸质稿内容一致的电子文档1份,发到教研中心课题管理邮箱:jysktyj@163.com。每项立项、结项申报材料电子文档统一命名为:“单位+主持人姓名+学科+课题名称-设计论证活页/立项申报书”或“单位+主持人姓名+学科+课题名称-研究报告/结项鉴定审批书”。
报送时间:2024年5月16日,逾期不予受理
报送地点:济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233室
联系人:冉老师 电话:0391-6619323
电子邮箱:jysktyj@163.com
六、注意事项
凡在课题申报立项和结项鉴定过程中,发现有下列现象的,教研中心将取消课题申报和结项资格,对课题组成员及所在单位进行通报,并扣除常规教学考评中课题研究的相关分数:
1.已经通过结项鉴定的课题重新申报的。
2.用已经通过结题鉴定的材料进行新的结项鉴定的。
3.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4.提交的材料质量低劣。
5.不能按时上报材料。
6.不服从管理的。
7.延期后,仍不能按时结题的。
8.其他不符合课题管理要求的行为。
附件
1.202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结项申报表格材料
2.2025年度济源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结项申报表格材料
济源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2025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