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心校、市直学校: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生涯规划能力,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规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行为,推广济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优秀成果的示范作用,按照河南省教办基〔2021〕335号《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豫基课程字〔2025〕5号《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2025年工作要点》要求,教育体育局决定开展2025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果类别和内容范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参照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参考课题和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所列课题进行评选,项目分4个类别进行评选。
(一)考察探究(研究性学习)类成果
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培养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二)社会服务类成果
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等。
(三)设计制作类成果
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它注重增强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
(四)职业体验(生涯规划)与社团活动类成果
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包括: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实际岗位演练;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
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结成、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活动是学校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选资格特别提醒:
1.第一项考察探究(研究性学习)类成果占成果总数的60%,2023—2024两学年的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选中,至少参加一次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选的中小学教师,才具备参加此类评选的资格。
2.其他三项即二、三、四类成果占总数的40%,其中社会服务类、设计制作类成果需开展活动一年以上,社团类成果需要在本校成立并开展活动三年以上。
二、参评成果要求
(一)对参评教师及其学校的资格要求。
1.参评教师需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至少一年以上;社团参评教师辅导本校学生社团活动三年以上。教师应具备课程规划并根据规划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
学校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领导重视课程开发团队建设,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要制定学校综合实践规划方案,各年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具体、可操作;学校各个班级有完整的活动档案,确保学习活动过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
2.教师需提供2024学年个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及总结、开展每次活动的活动方案及实施过程;社团类成果需要提供2024年本人指导社团活动的计划、总结及开展活动的过程性详细材料,并附上本社团成立的相关审批手续,显示成立时间,辅导教师姓名等相关资料。
3.参评教师要提供所在学校(指中心校、市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文件复印件或电子稿)。
每项成果指导教师限报1人。
(二)参评材料。
申报教师填写《济源示范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申报表》(附件1),提供申报人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及经验总结材料;提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管理部门对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的效果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认定;同时提交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参评成果过程性材料申报人根据申报种类的不同,依据下面条目提交:
1.考察探究类成果
需提供相应完整的课程资料,包括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等过程的图文、视频材料。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按照课程实施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过程性材料。
2.社会服务类成果
需提供服务对象及需要分析;服务活动的计划;开展服务行动的过程性视频及图片、服务经历反思,活动经验分享等档案材料;所服务单位的证明材料、指导教师的总结、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评价认定意见;学生感悟及家长评价等。
3.设计制作类成果
需提供教师指导方案,学生作品的构思设计方案、制作或创意作品草图(图片)、活动材料及工具、制作过程的视频资料;所制作物品或作品视频展示及性能、特点介绍;教师评价意见等。
4.职业体验及社团活动成果
需提供职业情境选择介绍;实际岗位演练视频;交流、分享经历过程,反思、总结、概括提炼经验的图文资料;付诸行动应用的视频材料。
社团活动需提供:学校制定的社团活动考评细则,社团章程,书面汇报材料一份,材料内容包括社团创建宗旨、机构设置、日常管理、主要活动、成果图片、活动过程的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等及指导教师评价意见。
三、材料报送要求
(一)推荐参加济源示范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的项目,以中心校、市直学校为单位报送如下材料(市级成果评选材料报送截止时间:2025年6月10日)
1.每项成果需提交如下材料,并装在一个档案袋内。(由申报人负责)
(1)《济源示范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申报表》(见附件1)纸质稿(2份),单独装订。
(特别提醒:全表6页,表格最后一页专家组意见和教育体育局审批意见必须在一页)
(2)济源示范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成果申报材料汇编一份,要求:正文小四号宋体字,A4纸双面打印,装订成册。材料汇编包括:
①封面:文字同优秀成果申报表封面
②目录:根据材料自行编制
③课程文件:
A.申报人所在学校(中心校或市直学校)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社团类有管理社团的规章制度)的各项规章制度。
B.申报人任教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管理部门对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价意见(社团类:申报人任教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对教师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价意见)。
C.任教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社团)课程规划总体方案(相当于教务处的课程安排)(申报社团类成果的还需要提供社团成立审批表、社团辅导教师聘任书、社团章程及社团成员花名册及每年社团成员变动表等信息)。
D.申报人2023年、2024年全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计划和总结(申报社团类成果的需要提供两年的计划和总结)
E.申报人2023年、2024年两年中参加市级评选的全部(1-4个)活动方案,其中申报成果题目的方案,需要详细的过程性资料,其他方案可简略一点。(申报社团类成果的必须提供2024年相应详细材料,即全年中每次活动的教案、签到表、活动图片、活动的多元评价、参与各种比赛活动安排及各种新闻报道等)
④证书及发表文章:申报人及辅导学生取得的获奖证书、发表文章等证明材料,市直学校及中心校在证书复印件上盖章,原件在教研室审核后领回。
(注:第④项指的是2023年、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所有证书及文章等材料,社团提供2023--2024共两年的证书及文章等)
(3)参评成果电子稿一套
①电子稿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参评题目)主题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包括活动方案、过程性资料;有视频及图片材料的可以提供通用格式文件;获奖证书、发表文章等相关证明材料需提供彩色图片或彩色扫描件。
②电子稿文件夹命名规则:济源市+XX单位+姓名
③电子稿上报形式:刻到光盘或U盘上,放置在档案袋内,光盘或U盘上请标明单位及姓名。
(4)包装要求:
①档案袋封面:贴上申报表封面,并把“填表日期”改成“联系电话”
②档案袋内按上下顺序装三样材料:申报表一式两份;申报材料汇编一本;U盘或光盘一个。
2.汇总上报(由中心校或市直学校负责)
以中心校、市直学校为单位填写《济源示范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汇总表》(附件2),请务必以EXCEL格式填写,并发送电子表格至下述材料接收电子邮箱。
(二)材料接收:教育体育局教研室242房间。联系人:徐教师,电话:0391-6636805,邮箱:xuhui745703592@163.com。
(注:教师个人参评材料及电子稿不发送邮箱只装进参评档案袋,只有中心校和市直学校的汇总表发送到邮箱)
四、奖项设置
为确保获奖成果质量,采取专家评审和实地抽查的方式进行,教研室按小学、初中、高中分学段按类别比例设置奖项,宁缺毋滥。评选出的优秀成果由示范区教育体育局颁发证书,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附件:1.济源示范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申报表
2.济源示范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汇总表
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