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源示范区主动回应群众教育服务期盼,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综合施策,扎实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打造“双减”教育新样态,写好教育民生“必答卷”。
一是全面推行课后服务,解决家长“四点半”难题。2019年,济源面向全市小学生探索开展免费课后服务。2020年,该工作列入“济源十大民生实事”重点推进。2021年,又将初中学生纳入服务范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课后服务的组织领导、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做到义务教育学校和有需求学生两个“100%覆盖”,并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每周5天均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学时,结束时间与家长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8万余名学生从中受益,有效解决了家长接送难题。
二是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营养餐”。各学校把课后服务和内涵发展相结合,围绕作业辅导、阅读指导、技艺培养、科普教育等服务内容,因地制宜探索构建学科类、体育类、艺术类等5大类,创客、射箭、剪纸、种植等110余门课后服务校本课程,建立活动社团、兴趣小组1000多个,提供“菜单式”服务,学生“选课走班”参与活动,逐步形成了“一校多品”课后服务特色。构建以教师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教师+家委会、教师+志愿服务”等服务模式,有3260余名教师和一大批文体工作者、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等校外专家力量参与课后服务。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拓展教育路径,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三是完善配套保障机制,推动课后服务走深走实。济源示范区财政根据实际班级数、服务课时数,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每班每小时补贴25元,专款用于补助课后服务参与人员,按时全部足额发放到位。加强服务经费管理使用,严格执行公开公示制度,坚决杜绝违规收费等行为。完善家校沟通联系机制,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让每位家长学生充分知晓、自愿参与。坚持行政推动和业务指导“双线并重”,一年来,教育督导部门开展专项督导3次,教研部门组织课后服务校本课程研讨10余场次,“双减”专班组织观摩交流2次,确保课后服务培养有方向、服务有质量、安全有保障,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