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要闻
济源民盟教育支部调研民盟烛光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4-10 | 来源: 济源教育网 | 作者:

为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教育特色发展,4月9日,济源民盟教育支部组织部分盟员,深入五龙口镇民盟烛光小学,围绕学校拟开展的“龙”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展开专题调研。省民盟直属济源基层委员会主委苗礼战、委员乔小艳,济源民盟教育支部主委田伟才、委员陈立山,及特邀济源教育专家王卫星校长参与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学校现有文化资源,听取了学校关于“龙”文化课程框架的设想汇报。校长李清新表示,学校计划依托五龙口镇“千年古枋口”水利文化底蕴,打造集历史传承、科技实践、艺术教育于一体的“龙”文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调研组成员围绕课程定位、内容设计、实施路径等展开热烈讨论,为学校提供了多维度建议。

田伟才建议学校进一步完善“龙”文化课程体系,可借助科技手段还原古枋口水利工程场景,通过实物模型增强课程体验感;同时建议将“龙”文化与非遗技艺结合,开发剪纸、泥塑等特色课程,并制定详细的课程图谱与推进表,确保今年10月实现阶段性成果展示。孔月玲则强调,在注重“龙”文化呈现的同时,也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确保课程内容的落实落地。卫静则结合当前“双减”政策,建议学校在推广“龙”文化课程的同时,避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济源民盟文卫支部盟员郭现平和张旗,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将“龙”元素融入“课前一支歌”及传统乐器教学中,以艺术形式浸润学生心灵。特邀专家王卫星从文化体系构建、展示框架设计、劳动教育融合三方面提出建议,强调需以“龙”文化为纽带,串联起学校德育、美育、劳动教育,形成育人合力。

苗礼战在座谈中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系统谋划,突出特色,以“龙”文化课程体系为载体,服务教育教学主业,厚植学生文化自信与民族荣誉感;二是要持续帮扶,精准发力,济源民盟将发挥优势,在专家讲座、送课下乡、劳动教育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要聚焦重点,确保实效,教育支部要将民盟烛光小学帮扶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推动“龙”文化课程从规划走向实践。

据悉,济源五龙口古称枋口,古枋口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原水脉之源”。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开挖了利丰、广惠、广济、永利和兴利五渠,形似“五龙吐水”而得名。此次调研,既是济源民盟教育支部发挥教育优势、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思路。下一步,济源民盟将继续深化对民盟烛光小学的帮扶指导,让“龙”文化成为民盟烛光小学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