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图片新闻
沁园中学体教融合“沁”模式出圈
发布时间: 2025-10-30 | 来源: 济源教育网 | 作者: 刘翠曼

“同学们,跟着节拍,胯下、转身、背后……”近日,河南电视台对济源市沁园中学的体教融合特色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这是继去年学校2021届女篮队员赵琳勇夺世界中学生篮球冠军后,河南电视台第二次把镜头对准这所“新型青少年体育训练试点单位”。镜头里,花式运球与动感音乐交织,少年意气与书香校园同框,一幅“体教融合”的活力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花式课间操”到“冠军摇篮”,沁园中学到底做对了什么?让我们从答记者问的三句“师生金句”来拆解这份体教融合的“沁”式答案。

“同学们最喜欢这种释放压力的课间操”——把篮球搬进大课间,让“花式课间”变“日常”  

九年级张淏杰同学口中的“释放压力”,背后是学校推进教体深度融合“四抓”举措的创新成效。学校首先抓实体育课堂,淡化体育课堂功利化,创新打造渗透游戏的“快乐体育”课堂,通过教研研讨、教学实践形成标准化模板并推广至体育教育教学全流程,让学生真正爱上体育课;再抓细体育活动,按季节与学期系统规划,四月份举办春季田径运动会,十一月份开展涵盖“校长杯”班级足球对抗赛、“沁中杯”篮球赛、班级拔河对抗赛、跳大绳、50米迎面接力等项目的体艺节,每学期组织“最美课间操”展示,每年举办班级八段锦比赛,让更多学生感受运动的乐趣与魅力;同时抓活体育社团,以“沁能”课程建设为契机,开设了篮球、排球、武术、射箭、陆地冰壶等十多项体育社团,在“打开围栏办教育”理念下,构建独具特色的立体交叉式教育文化网络,打造广阔育人平台;还抓亮体育特色,经历多年积淀,女篮、男篮、排球等传统特色项目稳居全省前列,其中女篮近年来连夺20次省级桂冠,并取得中国东部赛区第四名的佳绩,学校也因此被济源一中授予女篮优质生源基地。足球、田径等项目也齐头并进,在去年全市中小学田径比赛上取得了10项冠军、6项亚军、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佳绩,并打破了5项纪录,足球运动在校园蔚然成风,先后斩获济源示范区校园足球“市长杯”冠亚军等多项荣誉。学校也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足球、排球、冰上运动特色示范校。

此外,学校创新推行传统体育“进课堂、进课间、进社团、进赛事”的“四进工作法”,学校将篮球运球、八段锦、长拳被拆解成“微单元”,写入教案、搬入课间、融入比赛、登上舞台,实现“人人可学、天天可见、周周有赛、月月展演”的全员、全过程、全覆盖。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正其形、健其体、端其心”,在挥汗呐喊中收获成长与快乐,而这份传统体育推广的“沁园样本”,也让学校成功入选济源市首批“太极阳光行动试点学校”,让千年国粹在青春校园焕发新生。

“下雨了,我们就在楼道里练”——30年“风雨走廊”精神,厚植冠军底蕴  

“风雨走廊”是沁园篮球的“传家宝”。男篮教练段金柱1992年来校,他回忆,沁园中学早在1997年的时候就设立体育特长班,是当时市里第一批设立“文化+体育”的学校,带着学生在教学楼缝隙里练变向、练体能,30年不断档。

如今,这份“风雨无阻”的坚守升级为“雏鹰教练员成长计划”:学校每年与飞跃篮球、凌鹰排球、射击射箭等4家俱乐部互派教练,联合教研,把“走廊里的坚持”变成更系统的培养体系。去年,体育教师赵朋飞获评2024年度“河南省最美教师”,同时入选河南省首批雏鹰教练员。他延续着“风雨走廊”的务实精神,坚持用“每天多一次示范、每周多一次家访、每月多一次教研”的“笨办法”,将训练日记、家访台账、伤病档案整理成册,让这份浸透汗水的“匠心”,变成可以复印的教案、可以复制的成长路线,在更多青年教师手中继续生根、抽芽、开花。“文化+特长”的显著办学模式,也吸引了来自山西晋城、河南郑州、安阳、洛阳、焦作、新乡等周边省市一大批学生慕名到沁园中学就读深造。

“这里既能提高训练水平,还能提升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文化氛围浓厚、能让我成人成才”来自焦作博爱的八年级学生郭家佑激动地说。

“篮球打得好,学习也要好”——一张“成绩单”撬动“双高”育人  

“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成绩上浮10%—15%,记入任课教师考核。”校长马军的一句话,让“体教融合”真正有了“硬杠杆”。学校为164名体育特长生量身打造“晨读+午辅+晚补”弹性课表,文化课教师与教练“双师”跟踪,周测成绩低于设定线,立即启动“一对一”帮扶。

近年来,体育特长生省示范高中上线率稳居全市前列。毕业于我校2021届女篮队员赵琳,去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篮球比赛获得世界冠军,2023级女篮队员李涵歌入选中国初中篮球队集训冬令营,2022级邓皓文入选河南省射箭队,并有多名学生荣获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成为“学习+球技”双标杆。

“软硬”兼施,方能行稳致远。近年来,沁园中学积极筹措资金400余万元,翻新了田径场、足球场,新建“沁越”体育馆,2025年新聘省队退役运动员担任田径教练,实现“政府+学校+社会”协同发展。今年4月,学校凭借过硬的综合实力,成功获评“河南省县区新型青少年体育训练阵地”,成为济源示范区首批获此殊荣的学校,并成功承办河南省第三十一届学生篮球联赛,以及河南省2025年校园篮球联赛三人制篮球比赛,以专业的场地保障、高效的组织协调,为全省学子搭建竞技舞台,彰显了学校在区域体育教育事业中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

“体教融合不是简单做加法,而是把体育升华为人格教育的乘法。”马军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依托“河南省新型青少年体育训练阵地”,启动“冠军回归”计划——邀请赵琳等校友返校开设“冠军课堂”,打造“小初高”一贯制篮球后备人才通道,让“快乐体育”成就“幸福人生”。

从“篮球操”的千人同拍到世界冠军的冉冉升起,沁园中学用一场“沁”体之旅告诉社会:当体育真正融入教育的血脉,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活力迸发的“冠军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