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改革聚焦
文明之光点亮家长心灯——济水中心校《父母道》家庭文化教育能量班纪实
发布时间: 2020-07-28 | 来源: 济源教育网 | 作者: 程天珍

  “父母者,大人称。为父母,责任重。子不教,父母过,教不严,父母惰。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在济水中心校《父母道》家庭文化教育能量班,20192000余名家长学员朗朗的诵读声此起彼伏。家庭展示、情景体验、游戏互动、趣味抢答等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学员们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每次将近两个小时的课程都觉得意犹未尽。 

  课堂上,2000余名学员被分为200个家庭,每个家庭由10个人组成,“和善之家”“至德之家”“谦顺之家”“孝和之家”等一个个家名让人倍觉温暖;“敬父母、尊长者、睦族人、和友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一条条家风家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学员中,上至80多岁的耄耋老人,下到20多岁的年轻父母,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认真聆听着讲师团成员一节又一节的《父母道》系列课程。他们时而点头赞同、时而低头记录、时而争先举手回答问题、时而相互简单的交流,向上向光的能量在班级中涌动,至美至善的能量在学员心中流动,这个班级成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战线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缘起——传统文化中找寻文明之光 

  为什么老师反应“孩子回去过个双休,在校五天培养的好习惯就打了不少折扣”,“5+20”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些长期困扰教育人的瓶颈问题促使济水中心学校开始新的探索。  

  在创新中传承,在创造中升华。2017年初,恰逢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提到中央关于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部署。对此,济水中心学校审慎思考:何不让师生家长在靠近先贤经典中汲取教育智慧,以文化人?何不将济水优质家庭教育资源融入课程建设?经过调研与思考,济水中心学校明确“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这一定位,确立用两年时间在辖区逐步实现“覆盖—融汇—贯穿”目标,将传统文化教育的触角全力向家庭与社会延伸,才是完整的教育之道。家庭文化教育能量班也由此摆上中心学校议事日程。

  践行——家长课程中带动文明新风 

  结合本土实际,济水中心学校就家庭教育问题编撰了《父母道》校本教材,既为成人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抓手,也为文明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设置的《父母道》家庭文化教育能量班,学员由每届一年级的2000余名新生家长组成。 

  对于班级的教材、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环节的设置,济水中心学校着力从顶层设计。《父母道》教材融合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主旨来源于我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易经》,总教学目标是“从不易的天道中,学会变易的方法,从而达到简易的自在人生”。课程内容和形式也是“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用中国老百姓的语言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尤其注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训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 

  对于所有成年人组成的班级,教学方法一定是多样有趣的,否则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目标自然实现不了。课程中采用虚拟家庭的设置既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也是为了增强每个人的家庭责任感,并通过学习和感悟引申践行到实际生活中。每个家庭均由十个人组成,寓意有两个,首先,“家”字的笔画是十画,中国人讲究十全十美,这代表着圆满;其次,《易经》中有八卦,其中乾坤两卦分别代表家庭里的父亲和母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余六卦分别代表三子、三女,加上家中的两位老人,刚好是十口之家。 

虚拟家庭的建立,“取家名、定家规、立家训、树家风”的人人参与,多样有趣的教学方法,学员们更深刻的理解了“家”的重要性,《孝行天下》《父母能量》《夫妻规》《沟通之道》《以德传家家业长青》等课程的深入浅出,让“孝、慈、和”贯穿在家庭中上对老、下对小、中对夫妻妯娌的人际关系中,增强家庭的幸福指数,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真正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三年来,家庭文化教育能量班级的所有学员不断深入学习《父母道》中关于如何教子、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做一个孝亲尊师的人、如何给孩子装上“心灵卫士”软件等内容的同时,还进行线上、线下两方面的巩固与实践。线上,家长学员每天在微信群里签到、诵读《亲子承诺文》,用正能量鼓舞自己;线下,每天坚持写《父母日记》,谈学习感悟,反思当天自身的问题与不足。课堂上,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员进行充分交流、分享、展示,努力让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言行举止。 

  2020年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迫使《父母道》家庭教育能量班停课不停学。他们把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融入战“疫”课堂,把家长“亲子共读”放到网上,确保孩子防疫和学习两不误,深受好评。 

  该课堂还利用周末、寒暑假休息时间,深入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机关、企业、乡村,为社会各界人士做《父母道》家庭教育宣讲。通过一个个视频、案例,引导家长深刻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人父母的重要性,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传递到更多家长的心中。

  成长——提升自我中形成文明自觉 

  《父母道》家庭文化能量课堂的开展,取得了三方面显著成效。一是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得到了改变。家长们意识到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只能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而是需要采取更加合理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从而使得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同时家长更加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二是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改变促进了家庭和谐。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亲子关系都有明显的改善,影响和带动了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所提高。三是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一方面,通过开展讲师培训和宣讲练习,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心态发生了变化,幸福指数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父母道》的宣讲,让更多家长参与进来,促进了“家校共育”。老师们与家长同时学习、成长,“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的良性循环让教育方式更科学,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顺畅,最重要的是老师们的心态也更平和,找到了教育的初心和职业幸福,工作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 

  “《父母道》课堂深刻影响着我、改变着我,我不再对孩子说负能量的话,我们家吵闹少了,笑声多了,儿子的成绩也进步了。我深深地体会到,改变别人不是办法,成长自己才是力量。”“儿子能感到爸爸妈妈的辛苦,在家帮我扫地、洗碗,女儿也能自觉读书了,爱人上班那么辛苦回来后还帮我做晚饭。我的脾气也变得温柔多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比以前更快乐。”“在跟孩子交流问题时,他突然冒出一句‘你就是这样做的’顿时让我警醒,原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孩子。从此刻起,我要努力做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做好孩子的榜样。”……许多坚持学习《父母道》的家长在《父母日记》中这样写到。 

  三年多来,232期的课程学习,5万人次的受益规模,从未间断的《父母道》家庭文化公益课堂,好家风不仅带动了好班风、好校风,也带动了好政风、好社风、好民风。“小班级”连结了“大社会”,“小课堂”涌动了“大效益”,社会反响良好。

  感恩——回报社会中弘扬文明精神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这是2019级《父母道》家庭文化教育能量班志愿者们的铿锵誓言,也是每期课程结束、志愿活动开始的精神力量。 

  以“情系山区•爱暖学子”为主题,开展捐赠活动。班级成员自发捐款捐物,带着孩子,大手拉小手,亲赴邵原、下冶等学校,关心了解贫困生学习生活现状,累计捐款十万余元,捐赠图书上万册。新冠肺炎肆虐之初,班级成员更是第一时间自发捐献爱心款5941元驰援武汉。 

  以“扶贫济困·敬老助幼”为主题,开展帮困活动。班级成员们积极报名到留守儿童家中悉心辅导作业,在车水马龙中安全护学,到王屋山养老院、老年服务中心开展“孝润童心别样六一别样情”活动、福利院中开展“浓情端午”爱心慰问,南街菜市场、西街水果市场义赠腊八粥……以绵薄之力献社会,以点滴善行暖人心。 

  以“携手践行•绿色环保”为主题,开展保护生态活动。周园社区、望春园、牛王滩、天女河、济源青年林等等,都留下了家长学员们带着孩子的志愿红色彩,或清捡垃圾,或植树护绿,尽己所能关爱自然。 

  《父母道》家庭文化能量课堂得到了社会各类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墙内开花墙里墙外都香:圆满承办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并引发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关工委、省市关工委的强烈关注和热情支持。2018424日,《当代家庭教育报》进行了《以传统文化浸润学生成长底色》的专题报道;201889日,《济源日报》以《春风化雨润泽愚公家乡好儿郎》为题专版报道;2018112日,《教育时报》以《文化立校》予以报道。2019年暑期,由中国教师报主办、济水街道办事处承办、济水中心学校协办的《父母道课程研习营》在王屋山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200余名校长、专家、学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济水模式”观摩之后,中国教师报主编王占伟当场表态:“济水模式”拉高了教育海拔、修正了迷途的师德、修复了断根的教育,中国教师报将“济水模式”向全国有力推进。同时,卢一慧校长受邀参加全国家长学校家教工程的汇报交流大会,《以传统文化引领家校良性互动》的报告受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许玉乾教授等与会专家的高度好评。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济水中心学校《父母道》家庭文化教育能量班,有那么一点不一样,而一样不变的是——一如既往地用文明之光点亮家长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