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王屋山麓。愚公故里,河南济源。这里孕育着一所冉冉升起的教育明珠——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她始建于1926年,是首批“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学校占地515亩,112个班,师生6000余人。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先,质量为上”的办学宗旨,秉承“知周万物,道济天下”校训精神,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守正创新,全面发展,学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走出了一条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教育新路。
一、德育为首,立心铸魂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作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该校坚持深化德育改革创新,构建了完善的德育课程、校本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育人课程的德育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发展,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入学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成为学校的三大德育特色精品课程,隆重而有仪式感,引领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教育意义深远。多年来,学校践行“一切活动皆课程”的理念,持续开展德育论坛、德育优质课观摩活动,将班会、升旗仪式、传统节日、志愿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纳入德育课程体系整体研发,创新思政课堂,实施激情教育,持续开展“三周五节”(即新生教育周、心理健康周、综合实践周、美育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社团文化节)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教育活动,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校长期扎实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师生文明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今年初荣获了“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称号。
该校活跃着一支以“8+1工作室”为代表的德育研究和实践团队。河南省王磊名班主任工作室、晓琳电影课程工作室、学生发展中心、家教中心等教师成长共同体立足校本,利用网络平台,带动本校及全国2000余名德育工作者参与研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们迅速推出网络思政课、“三段九阶”电影课程、“疫情防控心理疏导10堂课”等课程,以疫情防控为教材,凝聚爱国主义教育“硬核”力量。研发特色德育课程,出版学术专著,异地复制带动,他们引领着全国班主任研究、电影课程开发等德育课程发展,彰显出其独特的学术魅力和品牌影响力。
二、智育创新,提质增效
以质求进、提质创优是该校保持蓬勃发展的秘诀之一,以激情教育为抓手,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载体,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教学在传承中发展,在实践中优化,在创新中突破。学校以“韩玉奎劳模创新工作室”为龙头,依托学科名师工作室,组建专业发展团队,通过同课异构、青蓝工程等措施,厚植专业精神,增强专业能力,培育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目前,该校80余名教师在省优质课及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2人获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这样优秀的教师团队,创造着学校日新月异的辉煌业绩。2012年至今,有68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每年都有一大批学子被“双一流”院校录取。
三、守正出新,品牌兴校
“守正”就是守道德之正,传承优秀理念和规范,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特色发展、品牌兴校是该校发展战略之一,以体育彰显学校精神、以美育彰显学校品位、以劳育彰显学生品德,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
体育聚力,强身健毅。学校运动场馆齐全,设施设备一流,师资力量雄厚,体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激情跑操、运动会、足球(篮球)联赛等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竞技体育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屡创佳绩,已立足河南,走向全国。多次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每年有百余人获得国家一、二级运动员称号,近两年3名高水平运动员被清华、北大录取,展现出学校优质的办赛水平和体育综合实力。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学校全面推进美育改革,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品牌建设思路,将美育普及活动与专业培养相结合,成立特长班,组建艺术团,举办戏曲进校园、书法进行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育实践活动中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学校艺术团80余个节目在省部级展演中获奖,曾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访问演出。合唱团节目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战“疫”作品《云合唱》被新华网、光明网等网络广泛转载,充分展示了该校高水平的美育成果。每年都有一批特长生被体艺名校录取,彰显出学校多年来坚持体育、美育特色发展的成果。
躬行实践,力学笃行。学校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出台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劳动课程进课表,创新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有限的劳动资源,创新开展生产性、服务性劳动教育。坚持全员卫生承包责任制,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志愿服务和家务劳动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研学旅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谈到学校未来时,校长韩玉奎讲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将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守正创新,笃行致远,奋力谱写新时代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