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取者。
---------摘自《雷锋日记》
家住天坛街道商业城社区的王杰,是一名退休多年的乡村教师。他满头白发,听力有点障碍,走路腿脚还有点不利索。年轻时扎根乡村,传播知识,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出大山,追休后,他还想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
王杰和妻子有好些年,在自家附近开荒地种菜,将蔬菜送给周围家庭困难的街坊邻居。2020年春天,他无意间在自家菜地边上发现了一棵笞帚苗。2021年的春天,王杰发现一颗笤帚苗的地里竟长出了一大片笤帚苗。到了秋天,成熟的笞帚苗将一小片地占得满满当当。看着这些笤帚苗,一个想法涌上了王杰教师的心头。
“当时济源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处处打扫得很干净。我就想着用这些笞帚苗做成笤帚,捐献给社区,用来扫地。”王杰说。
王杰和妻子拿着撅头将笤帚苗一棵裸连根挖出,然后用镰刀将笞帚苗根部刮干净,之后找来铁丝和废弃电线进行捆扎,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做出了46把笤帚。王杰将这些笤帚全部捐给了自己所在的社区。看到自己做出的笞帚被用来打扫街道,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见到王杰老师的时候,是一个阳春三月春光灿烂的上午。王老师家屋后坑坑洼洼的空地上,小小的扫帚苗,这儿一簇,那儿一簇,挤挤挨挨的,似乎都张开着小脸。王老师爱怜的瞅瞅这个、摸摸那个,脸上露出了笑容,思量着今年的笤帚往哪里捐赠。
“当时我们社区里的人非常高兴,专门找人来拉这些笞帚,说我做的笤帚很实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杰满验自豪。
这些年,王杰做出的笤帚被他赠往了山区和学校,对于捐赠笤帚这件事,王杰很有自己的想法。
“我老家是下冶官窑的,是山区。2022年,当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口号,虽然我们已经多年不在老家居住,我也要为家乡振出一些力、流一点汗。虽然疫情严重,我和老伴依然种笤帚、做笤帚。冒着极大的风险,我们做了125把笤帚捐赠给村里,拉了满满一汽车。”
“装车的人手少,他上上下,汗水湿透了衣服。当年的老王已经89岁了,高兴的像个小孩子。”王杰的妻子连世华在一旁插话。
“2023年,我的笤帚获得大丰收,我们往济源一中和济源市实验中学捐了250余把笤帚。我是一名退休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有能力就做些大事,能力小就做一些小事。”
笤帚虽小,做笤帚、捐笤帚是小事,坚持做,同样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小的笤帚里有着王杰老师的大情怀。
“我的孙子、孙女里有工程师,还有律师教师军人,都是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我作为他们的爷爷肯定不能‘掉队’。”王杰说,家中的后辈里有六七名党员,他时常因此感到骄傲,也时常提醒自己竭尽所能为国家做贡献。
“我有个小孙子已经在部队当兵9年了,年年得奖。我要向他学习。”王杰说,如果身体允许,他会一直种笤帚苗做笤帚,捐赠给更多需要的地方。
王老师今年已经92岁,虽然腿脚不便,还有多年的肺气肿,但他依然精神矍铄。王老师听力不好,却声如洪钟。
拉开话匣子的王杰老师,激动的回忆起自己的过去。
“我是1933年出生的,六岁时母亲去世,靠奶奶抚养长大。经历了灾荒、战乱,幸运的活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有衣裳穿,有粮食吃。”
“大概是54年吧,村里的一些人上学读书,我也想上学。由于战乱、家贫,我小学都没有念完,没有考中学的资格。强烈的读书愿望,让我不顾一切。当时的豫北中学已经搬到了沁阳,步行几十里,上百里,我到沁阳中学当了旁听生,后来由于考试成绩比正班生的还好,就转成了正班生,吃住学校全管,还有少量的零花钱。共产党的恩情那真是比天还要高呀!”
沁阳中学毕业后,王杰被分配到温县教书,从此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几十年的育人生涯,王杰老师经历了从平原到山区、从他乡回故乡、从青葱到沧桑、从为人子到为人父的变化,王杰老师经历了曲折的各种变遣,王杰老师经历了风风雨雨,然而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心、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始终不变。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爷爷曾告诉我,只有读书才能弄清一些事情,才能明白一些道理,才能干大事。爷爷教我认识了一些字以后,我就开始读书,有时候被书中的故事吸引往往忘记了腹中的饥饿。”
“越读书,我越想读书。读书后,我希望自己与道德高尚的人为伍,读书后,我希望自己与有情怀的人看齐。读书也让我有了豁达的心态,圣贤书教我做人的道理,给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也给我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几年,我接二连三的失去了四位至亲,思想几欲崩溃,我曾经到教育局找领导倾诉,是组织的关怀把我从痛苦中拽了过来。当时就想,一定要用余生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王杰的妻子连世华告诉我们:王杰是个好人,在学校时经常为孩子们垫付学费,还为孩子们购买一些课外书籍,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让想读书的孩子有书读,通过读书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王杰的儿子王国强告诉我们:王杰酷爱读书,一本《老人春秋》,翻来覆去的读,爸爸的长寿或许和爱读书有些牵连。读书是专注的过程,这个过程凝神、提气,会开发生命的潜能。
自从干上做笤帚、赠笤帚的营生,王杰老师坚持了一年又一年。在坚持和守望中,凝聚了精气神,精神和体力似乎都很饱满。他计划尽可能的多做一些笤帚,多送几所学校。通过捐赠笤帚这件小事,把一位退休老教师对生活的热爱、对读书的喜爱、对教育的关爱,传递给下一代。
采访回来的路上,经过市实验中学。校园里有嘹亮的歌声“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
三月是学雷锋月,王杰老师的笤帚不多也小,但王老师却有大情怀。雷锋说:过去,我是孤苦伶丁的穷光蛋。现在,我是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国家的主人。将来,我永远是党的忠实儿子,人民的勤务员。雷锋还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和雷锋同时代还有一个英雄人物叫王杰,1965年7月14日上午,王杰在组织民兵进行实爆训练时,当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了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他临危不惧,毅然扑向炸药包,英勇牺牲,献出年仅23岁的生命。
采访手记:
王杰老师是济源近4000名退休教师中的一名,是一名极为平凡的老者,他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只是年复一年的坚守。在职时,坚守三尺讲台,退休后,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
王杰老师有苦难的童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关心关爱让他茁壮成长,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深深的埋下了对党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年轻时就下定决心:一定用全部的身心汇报亲爱的党、伟大的祖国。
王杰老师有一些离奇的故事,遭受磨难的心灵,因为磨难而坚强。伟大的心灵一定影响生理的身体,看着王杰老师矫健的步伐,我们有着说不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