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4月13日、14日,济水一中教育集团举行了重走“长征路”徒步研学实践活动。济水一中2023级两个校区1700余名师生从校区出发,徒步50公里,历时两日一夜,先后在济源市第六中学、大峪镇太行周庄、坡头镇第三小学、杜八联革命纪念馆、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薛平华家庭党史学习教育展馆等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通过体验野外帐篷生活、参观家乡胜景、接受红色教育等活动,同学们增强了团队精神,滋养了乡土情怀,厚植了爱国情操。
徒步“长征” 增强团队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清晨,济水一中师生在学校党委书记冯迎道的带领下,学习红军“长征精神”,开启了长途徒步研学征程。他们背负双肩包,口诵毛泽东诗作《七律·长征》,排着整齐长队,迎着朝晖,一路进发。在征途中,同学们充分发扬了奋发向上、无畏艰苦、吃苦耐劳的“济中团队精神”。面对长达50公里的徒步挑战,他们踔厉奋发,昂首前行。即便在崎岖的山道上,头戴烈日,身负沉重行囊,满脸汗水,他们仍旧咬牙坚持,紧随团队,终无一人中途放弃。在征途中,同学们还发扬了友爱互助、团结协作的“济中团队精神”玉泉校区12班男生为了减轻排头同学的负担,主动轮流扛旗。济水校区7班女生李羽茜不顾瘦弱之躯,提着餐桶,为同学们添饭舀汤。傍晚,同学们还相互协作,在野外搭起千顶帐篷,然后宿卧于其中。夜幕降临,帐篷内露营灯齐明,煌煌烨烨,仿佛广漠原野上撒着无数明星……
青山绿水 滋养乡土情怀
在研学中,同学们还观赏了济源的奇山秀水、名镇古村,感受家乡自然之美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与心灵愉悦,感悟家乡人文景观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在砚瓦河,面对绿波如镜、两岸青嶂连绵,师生们巡游其中,一边观赏,一边笔记,宛然“云㳽山水间,人在画中游”!在大峪镇太行周庄,同学们行走在明代的青石板上,观赏着街道两旁的明清风格民居,穿过古牌坊,驻足在石桥上凭槛横眺,一襟家乡文化的归属感、自豪感油然而生!此外,同学们还参观了济源市第六中学、坡头镇第三小学、坡头镇双堂村核桃产业区,了解了家乡乡镇高中、小学的办学特色,领略了家乡生态农业的独特魅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愈加浓烈。参观家乡胜景不仅能够滋养学生的乡土情怀,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与人文遗产的保护意识。在参观中,同学们还随手捡起地上垃圾,将其装入所带的塑料袋中……
红色教育 厚植爱国情操
革命传统教育是此次研学实践课程的重中之重。研学中,同学们还参观了杜八联革命纪念馆、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薛平华家庭党史学习教育展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杜八联革命纪念馆,同学们通过“黄河怒吼”、“众志成城”、“浴血苦斗”、“河防堡垒”、“战旗高扬”、“浩气长存”等六个展区,感受到“杜八联”在抗日战争中的“河防堡垒”作用;在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同学们通过教育短片,学习了薛平华、李传玉等民兵英雄的光辉事迹;在薛平华家庭党史学习教育展馆,同学们通过薛平华之子薛京永先生的讲解,深化了对特级民兵战斗英雄薛平华及其家族的红色精神的理解。红色教育能够帮助同学们增强历史记忆,铭记先烈功勋,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操。当晚,济水校区4班学生杨芃浩在《研学日志》中深情写道:“‘红色’,让我读懂了信仰的力量,激励着我用青春去续写家国忠诚!”
据了解,此次“绿色·和谐·励志”主题研学实践课程是济水一中教育集团精心研发的研学课程体系之精髓。课程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与时创新,迄今已连续实施了13年,已成为济水一中与济源市特色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课程将实践教学、红色教育、地域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体现了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特色性、可持续性的高度统一。“今后,学校还将继续创新、实施这一研学课程,让学生脚下有力、身上有汗、眼中有光、心中有梦,成为身心两健、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新人!”学校党委书记冯迎道表示。